在家看病不用再面對醫生而感到恐懼,隨著數位科技演進,醫療產業開始相繼採用數位產品,作為輔助系統,從RFID、寬頻上網、遠距監控…等,廣泛運用在醫療行為上…

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,早已用於門禁管制、停車場管理、動物晶片、圖書館管理、悠遊卡…等應用,如今運用在醫療上,也十分普遍,在藥房內可數位化管理藥品流向,避免配藥失誤,醫護人員亦開始佩帶RFID識別證,利用RFID控管醫療人員門禁,防止非相關人員進出,藥品取用權限管理,已全面進入數位化時代。
RFID遠端監控利器

目前醫院運用病患手環,取代傳統塑膠手環,病患進/出口設置RFID門禁管制,尤其是加護病房病人的追蹤管制、急診病房門禁,都可用RFID進行遠距管理。

此外,目前主要應用在安養中心及重症病患的遠端即時監護,病患配戴RFID特製手環,可直接傳達病人即時體溫,讓醫護人員易於遠端監控。

目前多家大型醫院都已採用PDA作為醫療輔助器,PDA是可判讀和輸入的終端機,病患入院時配戴RFID手環,病患遇有緊急開刀、或輸血時,只要醫師手持PDA,就可以無線感應、認證,避免開錯刀情況發生。

另外,PDA也是醫師連結醫院資料庫的行動瀏覽器,凡是醫師看診記錄、查詢病患檢驗報告,都可藉PDA內建的Wi-Fi或是GPRS傳送和下載最新病歷資訊。

目前全台已有逾70家醫院,導入PHS系統,病患的緊急體檢報告,利用內部網路或簡訊,可隨時通知主治醫師和病患,尤其是等待病床的患者,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完善醫護。

行動醫療也是各大醫院的發展重心,GPS衛星定位、行動電話也大量運用在新型醫療器材上,像歐美國家已將RFID晶片植入病患體內,醫護人員可以即時取得心跳、呼吸、血糖…等生理資料,甚至透過遠端傳輸,醫師就能遠距監控患者現況,給予醫療建議。

遠距照護 主動出擊

此外,另1種「遠距照護系統」,醫護人員可利用PC或筆記型電腦,搭配廣角攝影機或PDA和智慧型手機,以遠端連線,對病患進行身體SOAP服務,這屬「數位醫療中心」(Digital Hospital Center)概念,讓過去醫療院所,只能定期到照護單位替病患進行檢查,改為主動即時進行身體檢查。

遠距醫療在歐美各國,是利用影像通訊結合電腦與通訊設備,讓遠端或偏遠地區病患的醫療資料,得以立即傳至彼端諮詢中心醫護人員手中,並即時答覆相關醫療問題,或以影像傳送即時畫面,除可快速掌握病情,同時節省醫療費用,達到早期診療效果。

遠距醫療設備的購置成本有極大差距,醫療設備除資料傳送外,還必須與主治醫師或病患討論病情,同時可能使用到病患檢查的影像、超音波、內視鏡、斷層掃描及X光片…等資料。

一般醫療工作站傳送資料到遠端設備時,由於必須將影像透過掃描器,傳送到諮詢中心,其設備依要求也有等級劃分。

傳輸線路方面,遠距醫療所使用的是T1專線,因此享有優惠通訊費率。因此,將需要會診的病患直接送到會診中心,再與轉院單位聯繫,提供診斷建議,這屬24小時全天候醫療諮詢服務;或選定特別門診,有固定時段限制。

遠距醫療目前以會診、諮詢為主。在偏遠地區專科醫師普遍缺乏情況下,利用遠距醫療,讓大醫院醫師提供診斷建議,對提升醫療品質有正面助益。儘管通訊成本太高,但遇上緊急救援時,它能減低病患外送機率,和運送時間成本。

國內各醫療院所都採用各自團隊,因此醫療院所若要交叉支援遠距醫療,通訊技術整合會是待克服問題。目前醫療資訊交換標準有DICOM醫療影像傳輸,及儲存標準,和HL7醫療資訊文字交換標準,建立醫療資訊標準化將有助於各大醫院資訊系統整合,降低遠距醫療成本。

遠距醫療健康監測系統(Electronic HouseCall System;EHC),主要以保健管理為主,並藉由網際網路連結。此系統分成3部分:包括病患端使用、專業診療單位使用及藉由電信溝通的病歷中央處理系統。

病患端所需設備為1台視訊多媒體個人觸控電腦;專業診療單位有1台個人電腦及專業軟體,以便醫護人員對病患進行線上診斷。這套管理系統不僅可檢測體重、體溫、血壓、血含氧、脈搏、血糖…等,更可直接與專業醫療團隊進行線上聽診。包括心電圖、肺活量及胎兒心跳監測…等功能。
數位與經絡相結合

此外,經絡健康檢查儀外型就像1個PDA,它能讀取人體穴位經絡能量,再上網連線、傳輸數據,並在網上100多萬筆資料中比較核對,再下載比對結果,每次檢查只要5分鐘報告立即出爐。

另1種種蘇聯時代太空人使用的ARDK遠距診斷系統,目前漸漸為大型醫療機構所使用,它能夠精確讀取數據,幫助醫生正確診斷病情。

所謂ARDK遠距診斷系統,是1960年代蘇俄中央科學院研發的太空人健康偵測系統。由於一般X光、超音波檢驗不適用於外太空無重力狀態,因此這套系統能夠將太空人身上的氣血循環、血液分析…等資料傳回地球。 目前全球先進國家大型醫療機構都已採用,西方醫學界發現,這套蘇聯的人體氣血循環診斷系統,與中國的經絡醫學不謀而合。

隨著寬頻網路建設漸趨完善,也使得遠距監測資料傳輸發展至可利用個人電腦、PDA與手機…等個人通訊器材傳輸資訊,並進一步與3G手機結合使用,以便功能擴充。

不僅如此,飛利浦電子研發遠端聲控醫療設備,適用於需要大量用手操作的無菌醫療環境。這個名為HIH的聲控系統,為臨床醫療人員提供另1種工作方法,進行診斷時,插入導管或執行手術時更能得心應手。飛利浦電子HIH技術,將為兩手不得閒的醫療從業人員,帶來立即實用效益。

隨著WiMAX啟用,讓醫療結合通訊,使病患就診狀況和醫師專業知識,能跨越時空限制,進行遠距診斷會診,尤其是救護車上急救病患,救護車透過WiMAX隨時與醫院急診中心連線,無論是救護車何時抵達醫院,或是病患現況,透過WiMAX視訊鏡頭傳送到主治醫師電腦上,讓救護車上的救護人員,給予緊急措施指示。

要實現遠距醫療,在家戶內會具備基本的自我檢測器材,而器材必須與醫院配合,透過連線來進行醫療數據分析。 

身體狀況 即時掌握

目前業者所提供的基本醫療照護,為家戶提供6項基本自我檢測的硬體設備:血壓計、血糖計、尖峰吐氣流速計、心電圖儀、耳溫槍及體重機…等,再將這些設備以傳輸線連接至主機與電視螢幕,預建量測記錄軟體,可記錄家人的各種量測數據,並將個人的多年量測記錄,以圖表方式呈現,讓每個人透過家中醫療設備,即使不去醫院,也能隨時掌握身體現況。

自我檢測器材除了簡單量測記錄外,業者與教學醫院合作,為住戶設置遠距照護諮詢中心,透過網路連線上傳個人自我檢測器材內的健康記錄,不需出門就能輕鬆在家完成定期檢測。當住戶開始使用遠距照護前,必須先至教學醫院進行全身健康檢查,如此醫院才能確實掌握儀器測量的誤差值,讓家中檢測記錄忠實反應。

自我檢測器材功能,就等於是電腦主機,將健康檢測設備所記錄的資料儲存,住戶可選擇家中需遠距醫療服務的使用者,讓資料進一步上傳至教學醫院,進行完整病歷記錄;其它不需要上傳資料的家人,也能透過自我檢測器材記錄自己的量測結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mc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