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三次高峰會議昨天在寮國閉幕,六國領導人同意未來五年將促進地區經濟、環保和社會發展。觀察人士說,中國參與此區域合作,雖提供經濟發展的資金和契機,但在上游修建水電站,又不協助有關國家解決環境退化等問題,將對相關國家帶來災難性後果。

「美國之音」報導,中國、柬埔寨、寮國、緬甸、泰國和越南六國總理昨天在永珍簽署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(GMS)第三次高峰會議領導人宣言。

宣言批准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GMS發展行動計劃,承諾將加速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走廊建設,並擴展為包括泛亞鐵路等在內的聯運通道,建立可持續和有效的能源供應市場,進一步完善電信基礎設施,落實生物能源和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倡議。

宣言提出,加強森林保護合作、減緩氣候變化等環境的影響和挑戰,加強自然和文化景點的可持續管理、聯合對外推薦次區域旅遊,協調和整合海關、移民、防疫部門,促進貿易物流發展等。

隨著中國經濟崛起,中國加強參與區域安全與發展合作組織。中國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提供經濟援助,幫助這些國家興建公路、鐵路等基礎設施,同時把這些國家作為能源、礦產資源以及產品的銷售市場。

美國華府智庫「美國企業研究所」研究員葛瑞思表示,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具有多重目的:首先是要促進中國經濟發展,透過和這些國家的緊密經濟聯繫,解決中國貧窮地區的問題。

其次,要讓東南亞國家相信中國的和平經濟發展,中國不會成為威脅這些國家利益的區域強國。

湄公河是世界第六大河,上游名為瀾滄江,是亞洲唯一流經中國、緬甸、寮國、柬埔寨、泰國和越南的河流,流域總面積兩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,涵蓋六國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地處熱帶和亞熱帶,礦產資源和水資源豐富。

不過,大湄公河次區域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落後,急需相關國家合作共同開發。

葛瑞思表示,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為當地發展提供新的契機,但是發展所帶來的後果以及哪個國家受益最大等問題,則是各國爭論不休的議題。

葛瑞思說,中國為了推動西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,在湄公河上游的瀾滄江興建八個水電站,雖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急需的電力,但對下游的東南亞五國帶來災難性的後果。

他指出,當地八成人口多年來依靠上流河水務農捕魚,但中國在上游興建水電大壩,導致下游民眾的生活習性改變。

葛瑞思認為,如果中國不和湄公河流域國家舉行工作級別磋商,而只是讓總理每三年出席一次高峰會,並不能為解決環境退化提供資源。

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於一九九二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,目的是加強六國經濟合作,拓展貿易投資與旅遊,增強互信和理解,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,減少貧困人口等。

二零零二年十一月,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首次高峰會在柬埔寨舉行,會議批准「次區域發展未來十年戰略框架」。二零零五年第二次高峰會在雲南昆明舉行,發表相互尊重、平等協商的昆明宣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mc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